為期 16 天的「The MEGA Yunlin 雲林厚工學」雲林最大場策展活動在北港 1911 好庫文化產業園區舉辦,這項活動共有傳承 400 年歷史文化、3 大沿海鄉鎮、9 大倉庫特色展覽、8 大衛星場館、多位藝術家、師傅、多組表演團體參與,能一次帶你認識雲林縣的生態、宗教、人文歷史與地方產業,逛完厚工學可順遊梧北社區鐵花窗聚落、到微醺農場一探科技種植技術的驚奇、到吉輝餐廳吃辦桌菜,在一天充實遊、兩天慢慢遊的時光中必定能感悟到,雲林比想像中的更有趣、好玩。
北港 1911 好庫文化產業園區
地址:雲林縣北港鎮光復路2號(北港糖廠)
展覽時間:11/18~12/03
開放時間:9:00~17:00
▼北港糖廠自 2005 年關廠,相隔 18 年後以文化資產身分重生揭幕,這次透過「雲西文化觀光遊憩廊帶營造計畫」展現軟硬體再造活化成果,展示六大倉庫-五大雲林學,讓民眾用雲林美食、風土民情、工藝藝術、宗教文化等各面感受雲林的精彩與美好。即使「厚工學」展覽結束,仍然可前來一遊。
▼進入展區之前,大夥都被倉庫外的彩色燈籠隧道吸引住,燈籠搭配植栽,讓建築沉穩的建築多了一點活潑的感覺,很期待在展覽之後,能有更多活動、常設展持續舉辦,達到活化的意義。
▼會說臺語的人都知道「厚工」就是「搞剛」,意指費工、費工夫,經由純手工、長時間製造,認真細心、耗費心力地做每一件事,也是一種對品質不斷追求及熱愛細節的生活態度,與日本的「職人精神」、「ㄧ生懸命」是相同的意義,
厚工學用雲林五大學:「神工學」、「農業學」、「共享學」、「觀光學」、「未來學」作為策展主軸,遊客可以從五大學的切角認識雲林的信仰、農業、青創、觀光、智慧城市的轉型。
▼雲林是農業大縣,發展長達百年,代代傳承傳統技法,加上青農的新智慧、新培育技術,提升產值。
▼農業學的策展用輸送帶的平台呈現投影,展示介紹雲林每一鄉鎮代表的特色農、故事,一路延伸到數位餐桌,象徵從產地到餐桌,用新技術、AI 等科技協助,轉型智慧農業的進程。
▼標示牌的編寫也很清楚易懂。
▼VIGOR DONG SHIH 活力東勢是全國唯一溯源胡蘿蔔汁,一瓶果汁等於 5 根胡蘿蔔的營養,也額外添加20% 綜合果汁,讓不喜歡胡蘿蔔味的族群都敢喝,除了銷售產品,也舉辦小小農夫體驗營,讓小朋友體驗食物到餐桌的過程,進而學會珍惜食物與胡蘿蔔的種植基本知識,微醺農場則會放在文末介紹。
▼「神工學」展示廟宇裡的工藝及藝陣中的工藝。設置了科技祈願長廊,民眾可用手機掃描特製的神明壽金,上傳你的願望給神明,以及用沈浸式劇場+藝閣花車讓參與北港人熱鬧的遶境活動。
▼神工學展示藝師們平時使用的材料、工具、成品與影音資料,策展團隊也很用心的整理出一些小知識,讓民眾在有趣的過程中感受傳統工藝之美與藝師們的功力。
▼藝師們有各自專精的領域,有的精通交趾陶,有的精通習錫器傳統工藝,所以展出的項目非常豐富,有藝師們作業的草圖、工具。宗教文物、樂器意在展示之列,是很考究很完整的展覽。
▼「共享學」用雲林好物的視角剖析雲林地方產業與技藝,分為「享風土」、「享技藝」、「享生活」三大區。
▼「享技藝」展示當地手工藝相關品牌,能看出職人們以自身的手藝回應顧客的需求,製作出美麗,又能迎合大眾審美,又不失特色的服飾。
從雲林好物的視角,看見雲林在地產業及技藝的發展特色。
▼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是西螺在地超過一甲子的老品牌,以老品牌新包裝重新出發。
▼「觀光學」
以地質解剖的方式,探索雲林山海、古蹟糖鐵到宗教人文,見證雲林從農業大縣華麗轉成觀光大縣。
▼展區內容三大主題「與海」、「與人」、「與山」,這裡能看到西部沿海、、中部平原、東部山景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致,認識雲林生態、鳥類。規劃三座環形展示牆介紹人文:宗教、糖鐵、特色建築。
▼「未來學」用生活視角,建構移居的雲林,這裡能看到政府的綠能永續政策、扶植農業品牌的措施。
▼「未來學」以樹開枝散葉,以「生產」、「生態」、「生活」三大主題涵蓋全面向的雲林生活型態。雲林在用「智慧經濟」、「低碳永續」、「安全健康」、「共融發展」四大政策主軸,從農業大縣轉型為智慧,解決現行面臨的問題,迎向未來,創造宜居的城市。
北港吉輝婚宴餐廳
地址 : 雲林縣北港鎮太平路22號
電話 : 05-782 2255
營業時間:10:00–21:00
粉絲團:請點此
▼北港吉輝婚宴餐廳是北港名店,之前開在文化路,再搬遷到現址擴大營業,但價格仍算平實,不少老客人從小店面吃到大餐廳,是在地人宴客、聚餐吃飯的首選,平時吃桌菜就如同像在吃喜酒般的豐盛,一桌大約 5,000 元即包辦十人份的山珍海味。
餐廳搬遷至新址後環境升級,這條太平路也是北港迎媽祖遶境路線必經之路。
餐廳會隨季節調整菜單,有些菜色是季節限定,不保證隨時前往,都有照片中的菜色,請按照餐廳制定之菜單為主。
菜色有:苦茶油土雞、蒜泥蚵、鐵板豆腐、乾扁肥腸、芥蘭花、娃娃菜、蝦仁卷/芋頭丸/三絲卷、澎湖海燕窩、奶黃包、芋頭中卷米粉、碳烤松阪豬 ,份量很多,我們一桌完全吃不完這八菜一湯與兩道甜點。
▼三色冷盤內容有黃金魚卵、綜合生魚片、五味中卷。海鮮自澎湖直送,鮮度無須懷疑,沾取簡單的調料及很鮮甜。
▼苦茶油土雞是用油炸的,有不同於西式炸雞,具有古早味,也不會有厚厚的粉,沾上一點胡椒粉除了鹹香,也有土雞肉的韌度與甘甜。
蒜泥蚵仔的蚵仔裹太白粉防止縮水,用蒜泥調味就不會過生。乾扁肥腸則由很能吃辣的同行朋友清盤,蔬菜類青綠品質好,不過度調味份量足。
炸物蝦仁卷/芋頭丸/三絲卷鹹甜皆有、餡料豐富,可惜太晚上桌,同行朋友大多戰力不足。
澎湖海燕窩非常解渴,清潤爽口,喝起來有點類似白木耳,但是口感略比白木耳細膩。
▼芋頭中卷米粉(必點)放了很多芋頭、中卷蛤蜊、 蚵仔,因此湯頭既濃又鮮,還有蒜味、蝦米、香菇的香氣。在湯頭不夠時,服務人員會幫忙加湯,還是加入原湯,不是淡淡的湯頭,便越煮越濃,口味會偏重,所以盡可能早一點喝湯頭。
▼碳烤松阪豬(必點)料理方式與刀工跟印象中的都不同,大部分是切成片狀,醬料分開沾,吉輝的碳烤松阪豬直接把甜甜醬料刷在表面,也撒了七味粉,肉切得很有厚度,朋友還戲稱這厚度是骰子豬,是我吃過最過癮的松阪豬了!在竹北泰式餐廳少少片的一盤就要價 480 元,當然要在這裡吃個夠!
梧北社區鐵花窗聚落
地址:雲林縣口湖鄉復興路(或設定導航 144 號椬梧調天宮)
▼口湖梧北社區在調天宮旁邊,命名由來是臺灣的原生樹種「椬梧」,因早年村內擁有一片大椬梧林而得名,在社區改造後,因「13 面故事鐵花窗」受到矚目。
調天宮旁邊的柑仔店自民國 56 年開到現在長達 56 年之久,由高齡 95 歲的李林選阿嬤所經營。
▼13 面故事鐵花窗在「雲林縣口湖鄉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計畫-跟著小雨燕趣旅行」,中被催生,由水牛設計團隊統籌執行,芃芓藝術工作室經由對村民訪談、田野調查、搜集村民生活故事,再發想、設計出鐵花窗的圖稿,由永燊達金屬的曾文昌老師帶領團隊製作,每一面鐵花窗都用手工形塑、構圖成不同的故事,在故事中能欣賞到美麗的構圖與鐵花窗工藝。
柑仔店其中一面鐵花窗有蜜餞的圖案,即為柑仔店販售的蜜餞罐,還有檳榔,因早年許多民眾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社區產業以種植水稻、花生、甘藷、從事漁塭養殖,柑仔店側邊鐵花窗也展現林選阿嬤進行農事耕作的狀況,例如採收甘蔗、水稻、花生,在在顯示阿嬤年輕時的樸實與堅毅,但因地層下陷嚴重,已經無法再種植甘蔗。
▼李林選阿嬤當年因無法再做粗重的工作,並且為了照顧生病的丈夫,所以開設了檳榔店,所以李林選阿嬤是第一代檳榔西施,在嚼食檳榔的人逐漸減少後,轉型為販售生活雜貨的柑仔店,如今林選阿嬤已經是社區歷史教科書。
▼柑仔店旁邊就是梧北社區入口,以入口為起點,可尋找剩下的 11 面鐵花窗。
梧北社區也是知名辦報人/政治家/抗日人士李萬居的家鄉,家境貧困的李萬居力爭上游得到出國留學的機會,成為地方菁英人士,返臺後投入抗日、籌辦臺灣新生報針砭時事,為自由民主與弱勢發聲,讓梧北社區有「臺灣民主第一鄉」、「民主先聲」的美譽。
▼「素人墨水畫家」是畫家李寶源老師的家,李寶源在臺北工作退休後,返鄉定居照顧智能障礙的妹妹,平時則以作畫描繪家鄉生活百態、人文景觀與兒時記憶。
▼李寶源老師的家的另一面鐵花窗以「兄妹情誼」為名,以「牽手」,來表達手足之情,「平安、保佑」,的字樣,傳達對家人、手足的祈福之意,願相互依存度過餘生。
▼看了幾面鐵花窗會發現,每一面鐵花窗都有「手」,有的手專精於作畫,有的寫詩,有的採水稻、種花生、種地瓜葉,有的剝蚵殼,用不同的謀生之道(也可能是興趣)道出梧北社區的生活故事、與土地的情感連結。小小的社區地靈人傑,培養出民主先驅與藝術家。
▼李萬居故居原來是茅草屋,在生活獲得改善後,改建成磚屋並且活化成現在的精神啟蒙館。詳細可見「雲嘉南濱海國家管理區網頁的介紹」:
▼社區裡有 13 面鐵花窗,其實也按藏了 10 隻不同造型的馬賽克拼貼小雨燕,社區的裝置、指標、說明牌也都設計得很有細節與心思,辨識度很高,從鐵花窗、小雨燕的製作,設施的配套都能看出把生活美學落實在各個角落,在美學與老建物的保存之間取得均衡。
▼已經無法再使用的手搖泵浦,成了現成的景觀教材,也能看到荷蘭人開挖、具有 300 多年歷史的古井。
▼梧北社區有長達 300 年以上歷史的百年雀榕,歷史比村落本身還久,當地人認為這棵樹是村落守護神,封為「「龍財神榕」,能為居民擋下劫難。居民會自發性地清理百年雀榕周遭環境,也喜歡聚集在此閒話家常。
▼從低角度看,能觀其樹瘤如同一位慈祥長者的面容,也被稱為「人面雀榕」。
▼梧北社區真的是小而美的社區,社區不大但是設施維護用心,調天宮後方還有一處小公園「毛毛蟲秘密基地」,有盪鞦韆、溜滑梯等攀爬設施,有來自高雄美國學校與文光國小學童共同參建構,這些參與的學生應該有人是哆啦 A 夢的粉絲?
▼編織鞦韆懸掛在粉紅色支架上,並巧妙用日照光影投影圖案跟字在牆上,細節滿滿,當年的人文景觀再造計畫曾榮獲政策引導型計畫特優獎。
▼為什麼社區到處看得到小雨燕?小雨燕就像社區吉祥物,源自於椬梧有一座歷史有數十年之久的水塔,有多隻小雨燕窩巢,在梧北社區隨處可見,所以小雨燕就成了代表性的動物。從發想、資料搜集、實作、地方串連,社區裡的一景一物,都有各領域人士付出的痕跡。
微醺農場
地址:雲林縣水林鄉灣西村後湖路7-11號
電話:0921-341652
開放時間:09:00–17:00(週六日公休)
官網:https://www.whfarm.com.tw/index
粉絲團:請按此
▼微醺農場創辦人黃衍勳看見故鄉正面臨人口老化與青年流失的困境,選擇 2016 年返鄉創業,投入溫室農業的生產,使用爺爺的一塊農地作為創業起點,也進入虎尾科大農業科大進修、實習,四處籌備創業資金,建置溫室栽培室,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U-start 創新創業競賽優勝。
▼黃衍勳曾獲得國家永續獎、模範農民、農業師傅證書、雲林縣十大菁英農民等多方肯定,源自於在校學習時,奠定了他做研究做科學研究的邏輯與基礎,紮實的學習很多分子生物學的相關知識,讓創業時能少走一點冤枉路,提升解決問題的思考廣度、知識與能力。
▼黃衍勳認為,農村地方創生最重要的是產業永續發展,創造就業與翻轉產業才能抵擋農村的凋零。他創建「智慧溫室」,導入自動化管理系統,用離地式的介質栽培技術、半自動化養液系統、環境控制系統、水淋洗消毒系統、土壤殺菌系統進行管理,讓小黃瓜全年都能穩定供貨。
▼主人找來在光電產業擔任工程師的弟弟黃衍景協助改善自動化溫室,溫室主要栽種小黃瓜、牛番茄,小黃瓜在主人的努力之下已經能週年性的穩定供應,牛番茄則能供應半年。
▼主人選擇以「籃」為單位,離土種植小黃瓜,運用介質栽培技術與保水、透氣效果好的泥炭土,克服輪作障礙,讓小黃瓜能夠天天收成,但是相對的,泥炭土成本也較高,雖然背負著貸款的壓力仍咬牙前進。
▼微醺農場生產的小黃瓜不僅穩定供貨,還採專業分級、精緻化包光,供應至大型飯店、食品加工廠、便利商店、自助餐店、涼麵店等通路,並開發了小黃瓜氣泡酒創意飲品。
▼主人特別請我們品嚐小黃瓜,用一條 900g 小黃瓜、小黃瓜、135g 糖、、20g 鹽巴、1 顆蒜頭、兩條辣椒,就能做出一大盤香甜脆口的小黃瓜,甜甜的又帶點蒜味,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主人最終希望能建置一處產業聚落、青年共創空間,平時忙於種植牛番茄、小黃瓜,同時受邀各單位演講、授課,無私的將自身經驗、技術輸出給有志發展科技農業、返鄉創業的青農們,一群人走得遠,集結更多夥伴一起前進才是更長遠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