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玩

趣味與知性的旅程 嘉義 創意新港‧布袋純鄉

「創意新港‧布袋純鄉」這條遊程,涵蓋嘉義縣的新港與布袋兩個鄉鎮,新港我兩年前來過一次,新港最出名的就是有兩個社區發展協會「頂菜園」、「板陶窯」,形成一個藝術村聚落,將藝術工藝落實至社區中,成為嘉南平原中的亮點,布袋漁港則是有在鄭成功時期就已經進行開發的背景,加上地理之便、生態之美,極具觀光價值。

遊程路線景點如下:

DAY1:新港香藝文化園區→新港香藝庭園餐廳(環著餐聽)→板頭阿兄→板頭藝術拍照地點→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新港客廳→休息。

DAY2:布袋鹽田→好美鱟花園→布袋漁港→鰲鼓溼地→好美寮自然保護區→伴手禮採買→賦歸。

因時間關係我大約只走一半,但意猶未盡,打算下次來好好玩個兩天!這次先跟我繼續看下去!

新港這地區自拓荒以來超過百年歷史以上,而板頭村曾是古笨港的一部份,經歷了拓荒、遷移與再生,至現在將社區文化轉為經濟產值,小地方總有道不盡的故事。第一站的板頭阿兄是創造社區核心價值的中繼站之一,板頭阿兄的主人是照片右下角的黃水水老師,也是頂菜園社區發展協會的推手之一。本身還是文史工作者和地方藝術家,精於版畫及書法。兩年不見水水老師,白頭髮又多了一些,但硬朗的身體及專注於版畫的神情依舊。

兩年沒來這裡多賣了粉玩皮蔥抓餅,照片右上的字樣也是用版畫印出,手作抓餅好吃,可以試吃。

板頭阿兄為推動社區發展,開賣十元冰品,但賣冰非主要目的,而是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喚起社區居民共同重視產業發展、創造商機,也讓外地遊客體驗新港之美。

在現今重行銷包裝與噱頭、外精緻內粗略充斥的食物也能號稱是美食的年頭,板頭阿兄販賣的古早味點心喚起幾乎快被遺忘的舊時代陳味,幾十塊銅板能換得一頓美味似回到當年。

回味起那個凡事簡單的年代,最能代表臺灣文化的路邊攤,熱情的老闆總是會給常客多加量優待,或是收錢不算零頭,無條件的付出,成了老闆與熟客之間的默契,此處的一景一物,總是能觸景,而勾勒出地方的豐美人情。

首推土豆乾,辣味好吃,可以宅配,右上:冰糖鮮奶蓮子,養顏又退火,但是不喜歡奶味的人吃到最後會小膩,左下是千里順風湯,有加白木耳、紅棗、冰糖,吃起來滑溜溜還真像加糖水的燕窩,還不錯!

內部有餐飲用餐區,同樣是懷舊的陳設,也有展示早年居民使用的器具,重現農村社會的生活,這些器具都是同水水老師一樣關懷地方的地方文化工作者努力去搶救而保留下來,藉由這些老舊硬體的展示,讓我們得已在不同的時空中與那年代互動,看到這台腳踏車想到兒時穿梭在街頭巷尾的叭噗伯,我吃過一支一塊的!XD

環顧四周,不但能看到極具創意的創作,還有倡導惜物、愛物的精神,運用在生活中不起眼的物品,重新組合創作,成了每位遊客眼中的驚奇。

「古笨港青年還鄉據點」隱約道出社區長者們對農村人力斷層和社會價值觀被扭曲的擔憂。在媒體炒作之下,功利主義、市儈的思想持續在侵蝕初出社會年輕人的心靈和思考方向,該如何讓這世代年輕人認為留在鄉下的家鄉工作是光榮的呢?

曾經在國外飯店看到鳳凰衛視探討人口往北京、上海集中所發生的經濟面、環保面、人文面、教育面、心理面引發的問題,我想應是大城市都會遇到的問題,城市人口密度高,我們看似住的很近、交通便利,在通訊上我們有太多小工具可聯繫,不過我們卻也常靠著猜忌和誤會來過活,心靈上彼此的距離是遙遠的,最初的人情味在故鄉,找回故鄉和人情味是理事長推動這個事業的宗旨。

平凡的食品與物品,在每位師傅的手中,成了他們的生命泉源,好的創作在於創作者執著且專注於每個細節,以他們自身的心靈勾勒成型,不因時空與外力的改變、侵入而動搖他們的創作能量,一個個動作手勢都是經年累月累積出的功法。

這台公車是行經嘉義到北港的公車的山寨版,沒有窗戶的公車,乘坐的遊客離自然更近,隨時可停,我搭過真正的老公車,被嘉義客運報廢後還能行駛,但要跑遠已不可能,畢竟是一台老公車了,裡面的格局和我國小常擠的新竹客運普通車是差不多的。車上有反共標語呢!

板頭厝車站是北港糖廠嘉義線的車站之一,是在臺灣製糖產業興盛時期的黃金鐵道,在當年因這條嘉義至北港的路線會經過兩港兩大廟宇,北港朝天宮及新港奉天宮,搭載眾多的香客,同時是進入新港境內第一個停靠的車站,是許多當地人至外地求學、工作的必經車站,人潮落川流不息,創造高額營收。
可惜此榮景抵擋不了社會變化的速度,人追求生活上的便利,必會持續發展新的工具輔助,把舊有的對經濟效益不大的淘汰掉,自發展出客運後和製糖業沒落,板頭車站隨之拆除走入歷史,居民不忍這對他們生活曾經如此依附的車站被埋沒在歷史洪流中,四年前依老車站的樣貌以舊廢料重建,讓遊子回家時還能找到家鄉,把根留在此。

車站內展有老車站的老照片及重建時的概況,在重建期間,有許多熱心的當地居民提供當年生活故事,蒐集車站的老照片,務求原味呈現老車站的味道,連售票口都做出來了。可是若是火車真的回來,帶來的是商業利益還是回憶呢?是讓它成為回憶好還是真的把它找回好,這兩者之間的答案很難選擇,相信居民也都有想過這些問題,故只能求得一個平衡點,把此景變成一個象徵放在這裡,訴說著它即使已經消失卻真實存在過。

走訪臺灣各個小角落,所看到民間的文創力量是既無形無限又無價,可貴在於它有素人色彩,融合在地特色,比起坊間一些專業領域人士打造出的商業景點,不失精巧卻能出脫一絲樸實的風格,以動物景物表現古笨港的意象,全是由社區居民自行完成。
1712634802

雖然火車已經走入歷史,但村民仍深信火車有一天會回來,它非實際面的意念,是永遠放在心中,村民之間不變的信仰,是把故鄉原始的景象實地重建,重返榮耀,這個榮耀非重現過往風華,是它已經重生、轉型被付予更高的價值。 山寨火車會冒煙的喔!秉著「相信火車有天一定會回來」的信念,頂菜園社區發展協會的陳理事長和其他主要成員聯手打造「復興一號」山寨版火車,但這台火車不是走在鐵軌上,而是開在馬路上,以廢鐵板製作,姑且不論過程如何,至少讓火車回來的夢想實現了一半。本身從事過遊覽車事業的陳理事長把火車做得極為逼真,煙囪、氣笛都不缺。

板頭社區交趾剪黏藝術村由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忠正先生發起的社區總體營造,提供了拼貼、剪黏工藝以及交趾陶的材料,讓居民們一起動手來設計、裝點自家的圍牆,最能代表古笨港記憶的運送甘蔗五分車當然也不能少。

交趾剪黏藝術做出的梅花鹿可不是隨便做來裝飾,在史前時代,新港這地方四處可見梅花鹿奔向天際線,及描繪出農村孩子們的童年,交趾剪黏藝術隨時以文化、環境生態的角度訴說這個地方曾經有過的精彩。

沿路上看到的陶板畫,走一趟似走進童年的時光機,吵嘴、愛哭、爬牆、覓相找都是童年曾經做過的蠢事,現在的小朋友大概只剩補習、才藝班和線上遊戲了吧!

旅客越來越多,增設多台遊園車加入接送遊客行列,這些社區長輩還真不是LKK,連海賊王板頭號都做出來。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由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忠正先生發起的社區總體營造,陳忠正先生是交趾剪黏的老師傅,有感於交趾剪黏工藝人才流失,不願它就此消失,將舊廠房重新打造,白話來說可說是觀光工廠。

園區不大但功能齊全,可先入內觀看交趾剪黏工藝導覽影片,參觀交趾剪黏的歷史演進,甚至親自至體驗工坊體驗交趾剪黏的樂趣,玩餓了就到交趾剪黏主題餐廳飽餐一頓,再採買紀念品回家,想多待下一段時間慢慢玩不趕路,有民宿訂房服務,室外空間有座位。坐著觀賞藝術品與庭園綠意,微風輕拂面頰在秋天更是舒爽!

傳統工藝與流行的小新及憤怒鳥的結合都是遊客作品。

很幸運地遇到師傅在工作,交趾陶一開始是被發現裝飾在廟宇的色彩豔麗陶瓷,又稱嘉義燒,大量運用於廟宇藝術,現在師傅們懂得創新,將它進行各種創新製作推廣,生硬的素材在師傅手工化成一件件賞心悅目又實用的成品。

繞著園內一圈,即知交趾剪黏工藝如何深入至這個社區,成了本地與外地人都愛的平民藝術,可豔麗可樸實。

交趾剪黏工藝園區是開發得相當精緻的園區,園內即使有相當多的人造交趾剪黏作品,與其他商業遊憩點最大不同是,它是真正屬於當地發源的工藝文化,是貫穿社區歷史的源流,知名度高到遊客來到新港就會想起交趾剪黏,喜歡閒散式玩法可沿著板頭阿兄沿途逛,想玩定點式的精華玩法就選擇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都值得一訪。

復興鐵橋,曾是居然往返雲嘉兩地的重要通路,二十幾年前交通發達後火車停駛,唯承載居民上學、進香的記憶不曾消失,黃水水老師說:「復興鐵橋曾經創下3項紀錄,分別是:最長的5分車跨溪鐵道、軌道彎度最大,以及「最賺錢的黃金路線。」步行在沒有河流的堤防,只見貫穿堤防的鐵橋,即將邁入百年前搖搖欲墜地苦撐著,在地方文史工作者奔走下才協調地方政府修復,

在靠近復興鐵橋有一堤防,堤防的牆面有長達十五公尺的「原鄉四季大壁畫」,由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忠正先生創作,是全國最大幅的剪黏壁畫,黏貼在牆上的都是陶藝品,其他白色葉片是用碗切割出一片片葉子形狀,真是太佩服這些居民的決心與用心,光是要達成共識就不容易,何況是做出具有社區美學的壁畫?

壁畫上的花朵遠看像是層層疊著,有著像是被微風吹過的飄逸流動美感。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是全國第一座以「香」為主題的產業文化館,我對香的認知是宗教用品,但館區內感覺不到宗教色彩,有展示香藝文物、歷史演進,從各種面向給遊客認識香藝,館外有園方栽植的香料香草生態區,認真逛可以逛很久。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也有提供住宿服務,有香藝庭園餐廳、香藝主題民宿。

觀光工廠最便利的就是自產自銷,香藝市集提供各種香品用品展售,是園區製香師傅製作,標榜天然健康,

製香的技藝分為九式,為「新港香功九式」,第七式:晾香 將製好的線香均勻交錯晾在香架上,以利通風與日曬讓香均勻晾至七成乾。

資料來源:http://www.incense-art.com.tw/

在香藝文化館陳設日常生活中的香品與香料,及這些香品與香料的搭配用品,與一些以趣味造型出現的展示品。


館內的展示主題區分明確,有「文化香」,介紹香與世界各國不同文化、宗教之間的關係,及香與香料的典故,「生活香」是將日常生活中的香品及香料,在食衣住行面的應用,「藝品香」,是館藏多件百年以上的珍貴沉香、檀香。

就連燈飾與裝飾都採用香藝製作,將傳統產業與現代的創新技法,讓香品跳脫宗教用品的侷限認知,落實文化至生活中於無形,與板頭社區交趾剪黏藝術村一樣,不但能觀賞,並提供創作教學,有手工香皂與手貼香品的DIY活動。 於吃喝玩樂中進行身心富足的深度體驗之旅。

新港走完早已迫不及待要衝往布袋漁港產品直銷中心「布袋漁港觀光漁市」,布袋漁港漁獲豐富且開發得早,是嘉義海線著名觀光景點,穿越布袋的地標布新橋即抵達。

布袋漁港觀光漁市,硬體規劃不及北部一些漁港來得完善,例如生鮮區、加工區、餐飲區、南北貨區全集中在同一平面樓層,而北部的永安漁港是生鮮區與餐飲區分開,但布袋觀光漁市顯得更擁擠也熱鬧。

新鮮漁獲陳列著光看就眼花,同時會很慶幸自己生長在四面環海的臺灣,四季都能吃到物美價廉的海鮮。

多種海鮮有多種料理方式,想吃豐盛的合菜有海產店,亦可代客料理,想同逛夜市吃個好幾攤也有零嘴點心式的海鮮炸物,外帶或買回家料理多種需求一次滿足!

看到一家魚丸店可以說是民眾用搶購在購買

A-18的蚵仔包真的好好吃,在來之前就聽朋友強推,二話不說買來吃~外帶會用小紙盒裝,女性吃一粒就會飽,外型跟包子差不多大,但還更立體紮實。

現包的蚵仔包經過阿桑們的巧手製作再下油鍋,材料有在新鮮進貨的蚵仔、其他有韭菜、冬粉、及蛋,蛋是貼在麵粉皮內,與花蓮的炸彈蔥油餅有異曲同工。

店家會隨粒附上醬油膏、甜辣醬,仍蓋不過蚵仔鮮美,紮實立體的蚵仔包外皮其實很薄,咬破蚵仔會溢出滾燙的汁液,鮮美彈口!

海產店的商家積極招呼客人,在這裡吃海鮮最不容易踩雷,新鮮的海鮮是齊頭式平等,剩下的就看廚師手藝。

這間鮮蝦餅店也是朋友推薦,吃得到純正鮮蝦香,可全國宅配,有現炸好的供試吃。

布袋魚港在政府積極整建並推廣觀光下有初步成效,兼具餐飲美食、自然美景、環境生態等多元玩法,多安排幾天的假期還能搭船至澎湖,串成本島、離島的輕鬆寫意旅行,絕對是愛海與愛海鮮的人不可錯過。

鰲鼓溼地是在布袋大吃大喝後的散步好點,是臺灣最大的濕地生態區,大量的蘆葦草迎風搖曳多姿態,真的好適合歌手來到此拍悲情MV XD

鰲鼓濕地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它豐富多變的地理環境,由於台糖公司過去的經營,經年累月下來產生了水田、旱田、防風林、紅樹林、草澤、淡水沼澤、鹹水沼澤、泥質灘地、潮間帶…等天然區域。

資料來源: http://www.tbocc.gov.tw/fun1-01-detail.asp?SysID=200611813543250060450

動植物種豐富達上百種,每年的九月至隔年五月有較多鳥種可觀賞,這次九月底來還未看到太多,因全球氣候變遷建議晚點來囉!

設有鳥群解說看板讓民眾對照,來這裡的必備品是長鏡頭與望遠鏡,才不虛此行。

位於嘉義的「創意新港‧布袋純鄉」遊程,實地走一趟之後,就能感受一個社區深耕地方直至影響社會的正面力量,一個能永續發展的鄉鎮城市,必會在人文藝術、觀光資源、經濟發展、生態教育幾個面達到齊頭並行的發展與平衡,逐步影響到更廣大的地方群體,這是一條富有趣味與感性的旅程,冷冰冰的水泥牆不斷被蓋起來漸入我們的生活,但人的心中要維持著與城市或是地方的互動溫度,當下的感懷是不可替代。

板頭阿兄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 板頭一番地
電話:0938-612-605

板頭文化藝術村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
電話:05-7810832

板陶窯交趾剪黏工藝園區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42-3號
電話:05-7810832
網址:http://www.bantaoyao.com.tw/

新港香藝文化園區
地址:嘉義縣新港鄉菜公村嘉北公路23-6號
電話:05-3747899
網址:http://www.incense-art.com.tw/

布袋漁港
地址:嘉義縣布袋鎮岑海里中山路3號
電話:05-347-2606

鰲鼓溼地
地址: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西方(四鼓社區)
電話:05-3601801

你也許會喜歡

無留言

發表留言